5G手机跟4G有什么区别?
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而言,手机的5G相对4G而言,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快的网速,更爽的用户体验。4G的理论下载速度是150Mbps,而5G的理论速度是20G bps,意思就是以前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要等上好长一阵子,而现在5G的网络也就是“眼睛一睁一闭”的功夫。现有提升网速的4G技术有哪些?
当初4G标准设计之初本就是考虑到人们日益增长的移动数据需求而设计,在LTE当初推出之初也仅仅支持数据业务,只是后面3GPP让LTE继续根据实际网络需求,进一步往前演进出volte,从而给LTE提供了语音解决方案。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各种购物和新闻门户APP,各种网络游戏,还有各种风靡的短视频和直播等软件都是耗流量大户,可以看到上图里面的数据,我们国家人家月度接入网络数据流量的数据呈现一个上升态势。
全球大约有2/3的4G基站建在我们国家,包含美日韩欧等其他几百个国家才来分享剩下那1/3部分的4G基站,国外的网络状态并不是像他们的GDP和经济水平那样在世界范围之内嗷嗷叫。
3GPP组织从Rel8开始发布了第一个LTE版本,到去年发布Rel15为止,这么多年一直在致力于完善和增强LTE能力,包含我们熟知的LTE-A(LTE-Advance)、LTE-U和LAA等技术。
而我们最常见的通常可以直接影响手机的速度的技术包含CA(载波聚合),MIMO(多进多出),MCS(调制与编码策略)等技术,将原来只有150Mbps峰值速度的4G的最大吞吐率,一下子就飙升到2Gbps,差不多是LTE初始速度的10几倍。要想实现这么高的速度必须做到7CA加上MIMO技术,再加上256QAM的调制解调技术才能做到,比如笔者曾经调试过的一个案例就是1A4+3A4+41A4+42C4,可以做到差不多2Gbps的峰值速度。
怎么简单理解这些技术如何把LTE技术提高到这么高的呢?打个比方,无线资源带宽就像一条公路匀速能力一样,CA的引入通过多个载波聚合实现大带宽而提高最大吞吐量,如同把公路两车道提高到三车道或者四车道等。MIMO则就如同构建立体交通,高架,地下和路面都可以跑车。MCS则引入256QAM就像把路上的皮卡车换成了大货车一样,载货量也会大大提升。
5G引入哪些新技术?
为了提高5G网络的吞吐率和容量,3GPP的各位专家也算是操碎了心,不但给5G划分了超大带宽,还带来五大技能,包含毫米波,小基站,大规模MIMO,全双工和波束赋形。
首先是毫米波
因为能提取出大带宽的频谱用于5G高吞吐率的需求,原有6GHz以下频段早已被2/3/4G和其他其他用途使用殆尽,要想找到连续大带宽给5G使用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专家们一路向上,从低频找到了高频的毫米波频段,发现毫米波频段还有大量连续频谱资源并未开发和利用,所以专家们非常阔气的划分了几个毫米波5G频段,n257/n258/n260等。
但是毫米波的提供大带宽的同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因为使用过高的频谱导致毫米波穿墙能力很差,能量衰减厉害,所以在高楼林立的市区,小基站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其次是小基站
小基站体积小,能耗低,专门为5G而生,将来广泛普及5G时候,可以提升小基站的部署间距到250米左右,以补强毫米波穿墙能力弱带来的问题,同时小基站还可以接受其他基站传过来的信号,并在自己覆盖范围内广播出去。
再次是大规模MIMO
要提高手机吞吐率,MIMO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上面已经说过在4G时期,手机早就普及的技术,基站一直无法得到推广,但在5G时期,MIMO技术更进一步成大规模MIMO了。
大规模MIMO构成的大规模天线阵列可以同时支持向多个用户接受数据和发送数据,将移动网络的容量提高十倍或者更多。从华为最新曝光的5G基站,已经可以支持64X64天线阵。
再次是全双工
全双工技能是指手机与基站通信可以使用一样的频率资源进行工作,突破了现有的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形式,这是通讯节点完成双向通讯的要害之一,也是5G所需的高吞吐量和低推迟的要害技能。
最后是波束赋形
原来4G时一般只有一两根天线在做接收和发射工作,并没有使用这项技术,而5G时代,不管手机还是基站都会使用更多的天线,如果能很好的控制这些天线,这些天线发射的信号不但不会消减,反而会增强某根天线的信号。波束赋形能够处理毫米波信号被障碍物阻挠以及远间隔衰减的问题。
总之,4G和5G的诞生主要是为了提高数据吞吐率为目的,为此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专属技术和技能,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新技术产生来用于提升数据吞吐率,让我们拭目以待。
感谢阅读! 如果有不对之处,敬请指出,如果觉得还OK,请留下你的赞和关注。再谢。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